奇拉美级作为一艘多功能巡洋舰,它的加点复杂主要源于三种形态的差异化定位和模块系统的深度定制。弹炮型侧重火力爆发,重炮型追求稳定输出,防护型则专精生存能力,每种形态都需要独立规划技术值分配。更麻烦的是,同一艘船的主武器、副武器和装甲系统之间存在联动关系,比如全船集火策略需要配合冷却缩减加点才能发挥最大效果,而装甲强化又会影响前排承压能力,这种多维度的交叉设计让加点方案变得像解谜游戏。
弹炮型必须优先点满冷却和伤害,否则堡垒火炮的慢射速会成为致命短板;重炮型则要在命中率和单发伤害之间权衡,对付大型舰船时甚至需要额外投入对巡洋舰命中加成;防护型虽然看似简单,但护甲、血量和免暴击的强化顺序直接影响实战表现。更纠结的是技术值总量有限,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每次加点都像在玩资源分配策略游戏。
舰船定位的隐藏规则更增加了复杂度。明明装甲厚实的防护型却被系统默认放在中排位置,这个反直觉设定让很多小伙伴浪费了技术值。直到后来大家才发现,防护型需要搭配特定模块才能当前排用,这种不直接写明的机制就像隐藏关卡,得靠玩家自己摸索。相比之下,弹炮型和重炮型的位置逻辑就清晰得多,前排输出和后排火力支援的定位一目了然。
配件系统的自由度反而成了甜蜜的负担。5-7个可改装配件听起来很酷,但每个配件又有独立的强化路线。比如导弹阵列要优先命中率,堡垒火炮却要堆伤害,改装时经常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更别说还有那些增加对巡洋舰伤害、提升能量抗性等特殊属性,它们像调味料一样需要精准把控比例,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整体搭配的平衡性。
这种设计虽然让深度玩家乐在其中,但对刚接触的小伙伴确实不太友好。好在游戏允许随时重置技术值,多试几次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没有绝对完美的加点,只有最适合当前舰队需求的组合。